解除真主党武装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,美国与以色列陷入战略困局。一名美国特使在接受采访时直言“不会向任何人施压”,而真主党领导人则高举武器,誓言绝不妥协。随着以色列战机在黎巴嫩南部低空飞行,局势日益紧张。美国特使巴拉克强调,解除真主党武装是“黎巴嫩的内部问题”;而真主党副总书记卡西姆坚称,武器是“抵御以色列的根本保障”。这种针锋相对的态度,让停火协议形同虚设,普通黎巴嫩人只能在战火与政治僵局中苦苦生存。
2025年9月24日,叙利亚总统艾哈迈德·沙拉抵达纽约,出席联合国大会。这是自1967年以来,叙利亚国家元首首次出现在这一场合。沙拉此行并非单纯参会,他走访了叙利亚侨胞社区,试图将分布在海外的工程师、企业家等人才召回祖国。经历多年战火的叙利亚迫切需要他们的力量,为重建注入新的活力。然而,这条复兴之路并不平坦。国际社会在重建资金问题上各怀心思,国内各派势力之间矛盾复杂,沙拉必须小心调和。同时,大国博弈的背景下,叙利亚稍有不慎便可能再陷险境。但无论如何,这标志着叙利亚重新在国际舞台发声。
展开剩余73%2024年7月,叙利亚国内局势剧变。沙拉领导的反对派推翻了执政数十年的巴沙尔·阿萨德政权,长达14年的内战由此终结,但战争留下的创伤仍深深刻在这片土地上。沙拉随即宣布出任临时总统并组建临时政府,开启为期五年的过渡治理。他推动解散全国武装派别,将分散的武力统一收编,尤其是将“沙姆解放组织”(HTS)整编进国家安全体系,这对新政府的协调与治理能力是一次考验。同时,政府还制定了临时宪法,明确政治、经济、司法等框架,为国家重建奠定法律基础。尽管阻力重重,但叙利亚民众对和平与稳定的期待前所未有。
在这一过程中,美国的政策出现转变。2025年5月,沙特阿拉伯的一次会晤成为关键节点。特朗普与沙拉会面后,取消了阿萨德时期的大部分制裁,但仍保留《凯撒叙利亚平民保护法》。7月,美国又宣布撤销对“沙姆解放组织”的恐怖组织认定。国务卿卢比奥强调,这是实现叙利亚稳定与和平的重要一步。但外界普遍认为,美国此举是为资本进入叙利亚重建铺路,并通过扶持新政权在中东棋局中牵制伊朗和土耳其。美国的算盘能否如愿,还需看未来局势的博弈。
与此同时,黎巴嫩围绕真主党武装问题陷入僵局。真主党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组织之一,坚决拒绝交出武器,认为政府的裁军计划只是迎合以色列的幌子。他们宣称“永远不会放弃武器”,把武装视作守护自身利益的屏障。美国的态度亦暧昧:既将真主党列为恐怖组织,又承认其是黎巴嫩政治的重要一环。美国特使更表示,说服真主党交出武器是黎巴嫩政府的责任,而非外部强加。黎巴嫩政府虽在美国支持下批准交出武器的计划,但在真主党坚决反对下,和平愿景瞬间破灭,国内紧张气氛骤然升温。
黎巴嫩复杂的宗派政治让问题更难解决。各派权力分散,真主党的存在早已深入其中。政府既要面对美国等国际压力,又需维持内部教派平衡,还要顾及民众诉求和真主党背后的群体支持。稍有不慎,就可能引发更大动荡,甚至引来以色列的进一步打击。黎巴嫩如履薄冰,在战与和之间艰难寻找平衡。
中东历来是国际焦点。叙利亚政权更迭、美国战略调整,以及黎巴嫩与真主党的对峙,都揭示出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。尽管各方立场迥异,但和平与稳定仍是当地人民的共同愿望。唯有通过对话和妥协,才能让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